第四十五章 今不如昔(修改版)-《国芯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市里对后方管理局的意见非常明确,就是服从全国一盘棋策略,以前如何工作今后也一样工作,依旧会保持原有支持力度。

    有传闻说,要取消小三线建设,全部职工搬回沪江市上班,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。

    要知道历年来为了建设81个企事业单位,沪江市总投资超过10个亿资金,后方管理局现有职工总人数6万人,随迁家属1.5万人!

    如此大的家当哪能轻易说搬家就搬家,谁能为那么大的资金和那么多的人力负责!

    在座的厂长回去后要做好本厂工作,将这个问题澄清讲明白,市里方针保持不变,让大家继续安心在皖南山区工作。”

    新上任的后方管理局局长,在为其就职而召开的大会上斩钉截铁发言,要求保持小三线基地的稳定。

    小三线基地,对沪江市政府来说,属于后进生行列。

    前期投资了10个亿,挤占了市里大笔建设资金,还抽调了一大批技术骨干进山支援,现在每年除了工厂收支结余之外,沪江市还得财政补贴2000多万元资金。

    话说回来,接到厂长们纷至沓来的订单减少报告,刚上任的后方管理局领导班子也很头疼。

    本以为军工厂效益应该不错,没想到眼下情况却不容乐观,嗷嗷待哺等着他们送米下锅。

    小三线全部81家企事业单位,其中生产类型的军工厂54家,剩余27家都是配套单位,比如运输车队、后方医院、子弟学校等。

    军工厂类型也五花八门,有的生产步枪、大炮、手榴弹等常规武器,还有制造雷达、电台、集成电路等高科技配套产品,可谓是一个军工小社会。

    这些军工厂,伴随时代的变迁,命运也走到了十字路口。

    非常明显,来自军工的订单逐步减少,想要单靠军品吃饱饭怕是妄想。于是,后方管理局领导班子经过综合讨论后,决定小规模尝试向民品领域发展。

    “我们将小三线基地的现有情况汇总后,历经认真讨论并报上级部门同意,决定小规模抽取几个厂试点向民品生产转变。简而言之,就是从单靠军品走路变成军品、民品两方面齐头并进。

    市里将调动相关企业配合我们开展转型工作,比如你要生产风扇那么市里企业会无偿转让技术并派专家上门指导,总之我们有好的可行想法,市里就尽量满足帮忙。

    还有2个月就到年底,大家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回去集思广益,看看能不能拿出有效的军转民方案。明年元旦时统一报送上来,由局里协调安排列入年度计划,争取闯出新的一条路。

    试点名额初步定为5个厂,先到先得,欢迎大家踊跃报名参加!”

    后方管理局的新局长选择国庆期间召开会议,破解小三线难题,将转向民品生产的意图贯彻下去。

    八零一一厂的厂长郑云德在底下听了后,心里大为所动。

    眼下厂里陷入青黄不接的状态,必须得想办法寻求出路,不然上千名的职工和家属都耗费青春在山里。

    动比不动好,至少拥有改变的可能。

    跟其他厂长相比,略显年轻的郑云德更有一些进取心。

    54家军工厂,只有5个试点名额,比例大概在十比一,真要抢的话竞争还挺激烈。

    和生产步枪和大炮的工厂相比,生产集成电路的八零一一厂相对而言,更容易转型一些。
    第(2/3)页